GA 4 與 GA 的關鍵差別–事件導向的資料模型

2021/09/25 張秉祖

 

Google 於 2020 年 10月 16日正式推出 GA 4,轉眼即將屆滿一年,這一年中,大家對於這一個新工具的焦慮感,並沒有隨著資訊的增加而消除,反而因為看到越來越多的細節,產生了更多的問題。

 

尤其,在市場花了將近十年的時間,甲方與乙方都逐漸熟悉了通用版 GA 之際,GA 4 的橫空出世,導致在網路上出現了無數比較 GA 與 GA 4 差異的文章。事實上,兩者雖然都屬 GA 家族,但並非系出同源,而是在不同時、空條件下,獨立發展出來的兩種工具,功能與操作細節有所不同,事屬必然。

 

逐項比對這些差異,對於掌握 GA 4 並無太大助益。首先我們要確定的是「商業數據分析工具的主體,是商業,不是工具」這個基調,再來看這兩個工具,就會發現只要把目標校準,拉到商業應用的高度,兩者在商業邏輯上的共通性,還是非常高的。

 

確定目標並無二致以後,中間階層的功能差異,可以先略過,碰到實際問題以後,再來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,對於熟悉了通用版 GA 的朋友而言,並不會太困難。

 

再往下層探索,還兩點重要的差異,首先,就是 GA 4 標誌性的特徵:可以跨Web 與 App,整合訪客資訊。這一點,雖然是底層結構的改變,但在應用邏輯上,還是高層的商業概念,所以不難理解。

 

大家對於 GA 4 真正該焦慮的,其實是「資料模型」轉換為「事件導向」的跨代變革。在通用版 GA 中,幫我們預設好了大量報表會用到的維度與指標,各種不同訪客互動,多有固定格式的專用記錄方式。這樣的做法,當然在使用時比較方便,但同時,彈性與變化空間也受到了限制。

 

而 GA 4 將所有訪客互動,統一記錄為「事件」,每個事件,以一個唯一的事件名稱,附加最多廿五個參數。這樣做,其實就是將底層數據的設定權限,開放給使用者。直接的影響,就是現成的報表變少了。大家也會發現,GA 4 中預設的維度與指標數量,從通用版 GA 四百多個的規模,大幅縮水到了六十幾個。

 

通用版 GA 和 GA 4,有點像是樂高積木的套件與磚塊。前者簡便、快速、華麗,但缺乏彈性;後者需要自己一塊一塊拼接,費時耗力,但對於有定見的玩家來說,可以有無限的發揮空間。

 

Google 既然走到了這一步,估計不會再回頭,所以,未來想要藉由 GA 4 執行網站數據分析,最關鍵的能力,不是熟悉報表與介面操作而已,而是自主管理數據結構。

 

但對於商業端的朋友,這是比較陌生的領域。所以我們希望幫助大家儘快認識 GA 4 完整的事件流程,這樣才能提高對數據結構的管控能力,進而與商業結合,發揮GA 4 真正的威力。

詳情請參考「GA到GA4: 掌握網站數據分析新工具的技術原理與商業思維」一書。